“一場難求、望球興嘆”,這是國家發展改革委答記者問時提到的一句話。目前,我國足球場地嚴重不足,加上現有不少球場還封閉不開放、利用不足,對于普通群眾來說想要踢一場球,想要一塊球場,在當下可不是一般的難。
很多球迷都有在球場上展現球技、模仿偶像的欲望,然而在中國的城市當中,足球場的數量、距離和草皮情況又會經常澆滅球迷們蠢蠢欲動的心。
踢球,的確不是一件說踢就能踢的事情。
隨著國力愈發強盛,人民群眾對于足球運動的需求也愈發強烈,但現實情況卻又不盡如人意,于是在媒體上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的這類消息,總能引發很多球迷的關注:
在搜索框里輸入“建足球場要多少錢”,按一下回車,你可以獲得 369萬個信息。
在搜索框里輸入“如何有個土豪朋友”,按一下回車,你可以獲得568萬個信息。
顯然,還是后者更為大眾所需。
擁有一片自己的足球場是很多球迷的夢想,然而這注定不是一個普通人能夠負擔得起的事情,雖然如此,但我們也有必要了解一下建一片足球場,到底需要花多少錢,因為:
如果你經常去民營足球場踢球,那么這篇文章或許可以讓你了解到老板的艱辛;
如果你恰好有一位同樣熱愛足球的土豪朋友,那么這篇文章或許可以幫你沾光。
找地
第一個大問題,也是最重要的問題:找地。
不管是在城市還是農村,無論是租的還是買的,你首先需要有一塊自己能說了算,而且法律手續齊全的地,否則在未來會出現很多很多的問題。
這第一道關卡,就已經攔下了不少人。
在城市租地,成本會隨著城市和地段和場地面積的不同而不同,但從網絡上搜集到的例子來看,絕大多數場地租金一年都至少需要6位數;如果在農村,情況則比較復雜,根據《土地管理法》第63條規定:“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不得出讓、轉讓或者出租于非農建設”,而《土地管理法》第43條又規定:“任何單位和個人進行建設,需要使用土地的,必須依法申請使用國有土地“。這意味著大門沒有關死,但明顯受到了嚴格限制。
不管是用租賃還是買斷的形式,即便獲得了一片土地的使用權,但足球場也不是說建就能建的,尤其是在城市。
根據《城鄉規劃法》第四十條規定、第四十三條的規定:在城鎮規劃區內進行建筑物、構筑物和其他工程建設的,都須向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申請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;建設單位應當按照規劃條件進行建設,確需變更的,必須向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提出申請。
因為這樣一張照片而被譽為“中國最美足球場“的武漢奧山足球場在2016年被城管部門強制拆除,就是因為球場所有方既沒有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,也沒有申請變更土地用途。
當然了,這件事在法律層面也有異議,但也說明了合法合規的重要性。
在城市規劃區內建設球場,政策也曾給出過方向,國務院《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》其中就明確要求,鼓勵在城市綠地、閑置地等區域建設足球場。
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推進,腦筋活泛的球迷也動起了在樓頂和商場內建球場的心思,相較于寸土寸金、難度更大的室外土地,這二者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。
不過,商場內的租金也不見得就便宜多少,而在樓頂,建設難度和流程都會更為復雜,更為費工也就意味著建設成本的水漲船高。
不管在哪里,必須要達到的條件就是法律手續齊全,因為球場并不能孤立存在,后續的配套設施,包括通電、通水,都需要建立在合法合規的基礎之上。
場地造價
搞定了場地位置,剩下的事情就可以用錢來解決。
一片11人制球場,長度要在90-120米之間,寬度要在45-90米之間,而國際賽場的長度要在100-110米之間,寬度要在64-75米之間。
一片5人制球場,長度要在38-42米之間,寬度要在18-22米之間。
所以如果只算場地,一片11人制球場至少需要4050平米,一片5人制球場至少需要684平米,但你不能只有一片場地,周邊的配套設施也要占地,所以面積越大,花費自然也會越多。
圈定場地之后,接下來就需要平整土地。
建設足球場和建房類似,同樣要先開挖土方,在此基礎上才能做平整壓實的工作,然后鋪設特殊的建筑材料,以此保證球場抗震抗裂抗變形。
用瀝青或水泥平整土地之后,要先鋪設一片緩沖層,否則球場的可使用壽命會非常短暫,材料可以選擇碎石+水泥石粉或塑料墊。
做完了這一步,才能開始鋪設草坪。
草坪分為天然草、人工草、進口草和國產草,選用天然草未來每年就需要多出一筆養護的成本,選用人工草則相對比較輕松一些。
草坪的選擇是建設階段最為關鍵的一項環節,首先草高不得低于40mm,不能高于50mm,草密度要控制在10500-12000針每平米。在這個范圍當中,國產草的價格在幾十塊每平米左右,進口草則要突破每平米百元。
鋪設草坪的過程還有大量的環節,包括在每塊草坪之間的固定工作,在草坪上鋪灑石英砂和黑膠粒的環節,還有畫出白色界線的工作。
如果當地經常下雨,還需要鋪設排水溝;如果建設在樓頂,緩沖和排水這些環節的標準則更高,這些就不展開細說了。
搞定草皮之后,接下來就是場地周圍的設備:圍擋、頂網、燈光等。
場地圍擋有硬網和軟網之分,高度至少要保證在4米以上,硬網的造價自然要更高,一種更為經濟的方式是將硬網和軟網相結合,底部兩米高用硬網,在此之上選擇軟網,可以有效控制成本。
頂網需要因地制宜,如果球場建設在樓頂、道路旁或人員密集的區域,頂網還是有必要的,這個就可以全部選擇軟網。
燈光也是同樣的道理,如果有夜間踢球或經營創收的需求,就要在圍擋頂部掛上燈,或者在場地旁邊豎立燈柱,后者的成本更高。另外,在燈泡的選擇上,盡量選用LED,省電、耐用、亮度更高都是它的特點。
最后再增添一些配套設施,包括球門、角旗桿、訓練設施等,另外根據需要,周邊還可以建造衛生間、更衣室、淋浴間、球迷商店、小型超市、酒吧等設施。
完成了這些,一座球場基本就算建造完畢了。
這些流程的施工,都是按照平米計費的,材料的費用也是按照平米來計算的,單算施工同樣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。
另外值得一提的是,從平整土地到最后的購買設備,所有材料的價格浮動幅度都很大,你可以花費十幾萬就搞定了,但也有花費幾百萬的例子,其中的差距自然就是質量了。
簡而言之,面積越大,花費越多;工程越細,花費越多;材料越好,花費越多;設備越全,花費越多。
租金支出
建一片足球場就像買了一輛車,當你需要它的時候,你會覺得很方便,但當你不需要它的時候,它并不是歲月靜好地閑置在那里。
是的,它依然在不斷地形成支出費用,比如場地租金。
前文已經提到過,目前城市內的租賃土地費用至少都要6位數,而且隨著城鎮化腳步愈發加快,租賃費用勢必也會上漲,這些都是不可忽視的支出。
當然,買斷土地使用權的土豪可以忽視。
通常來說,絕大多數自己建造的足球場,都需要通過對外經營來平衡支出,那么這就會帶來進一步的支出。
首先,你需要有人替你經營,至少要幫你經營,這里就有員工工資的支出。對外經營的話,夜間應該是大部分顧客會選擇的時間段,球場用電會歸類到商業用電的范疇中,那么由此形成的電費也會成為一塊非常顯眼的支出。
租金、人工和電費基本就是足球場未來的固定支出,而前期在材料上的選擇如果高端大氣,那么日后可能還有養護等額外支出。
綜合網絡上的所有例子,從零開始,建一片足球場的成本大概在每平米幾百元左右,如果選用的材料更好,所在的地段更黃金,成本甚至可以上漲至1000元/平米。
而如果根據球場面積來計算的話,一片11人制球場需要幾十萬、上百萬才能建成,至于一片5人制球場,不到20萬就可以搞定了。
不過,這個局面有望在未來得到改善。
7月30日,國家發展改革委、國家體育總局、國務院足球改革發展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聯合聯合印發《全國社會足球場地設施建設專項行動實施方案(試行)》的通知。通知中要求對社會力量建設運營足球場地設施進行財政補助,補助標準為中央預算內投資采取定額補助。對新建 11 人制標準足球場,每個球場補助 200 萬元。對新建 5 人制、7 人制(8 人制)足球場,每個球場補助不超過 100 萬元。(點擊直接閱讀:【重磅】國家給每塊新建標準足球場補助200萬,要求為校園足球提供免費時間段)
在這個政策的支持之下,如果能夠拿到補助,基本上就能把建一片足球場的成本抹平了。
從表面上來看,這個政策的出發點當然是好的,但從本質上來說,決策層并沒有抓到病根。
在實際操作中,建一片足球場最大的問題不是沒錢,而是拿地。城市中的土地未經許可是不能擅自變更用途的,這也就意味著,雖然鼓勵在城市綠地、閑置用地上建設足球場,但想要把這些土地變為公共體育用地,難度不是一般的大。
即便合法合規地獲得了土地的使用權,需要付出的代價也不是一般地高。由于城市化的腳步滾滾向前,如果靠經營足球場的收入,恐怕需要數十年才能收回買斷土地的成本,即便用租的,租金勢必也將逐年提升。
而從思想層面上來說,這個問題就會顯得更為復雜。
如果我們把土地用來蓋房子,假設樓面地價2萬元/平米,容積率為3,每平米的成交價格就將高達6萬元/平米,按照我們上述的最小版11人制球場尺寸,這塊土地沒用來蓋樓的損失就已經達到了2.4億元,即便是一片5人制球場,也會高達4000萬。
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,從本質上來說,足球運動還是人民群眾吃飽喝足之后萌生的精神需求,但是在中國,還有很多很多人依然在為一間房子奮斗努力,所以這個問題放在不同的族群就會有不同的答案。
對于球迷來說,家附近有一片足球場當然是好事,但對于普羅大眾和房地產商來說,有這么大一片土地,不蓋房子真是太可惜了。
永遠不要高估球迷群體在13億人口當中的比例。
在同樣寸土寸金的東京市,僅是能舉行專業比賽的11人制球場,就多達100多片,而能用來踢球的場地,在城市內的公園便隨處可見。
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日本的中小學不僅沒有天然草坪球場,而且大多數學校依然保持著土場,孩子們都是在這樣的場地進行校園足球的訓練和比賽。
足球場當然非常關鍵,但踢球這件事,其實和場地沒有直接關系。